当前位置:138百科网 > 百科 > 天时地利人和的出处,天时地利人和意思 

天时地利人和的出处,天时地利人和意思 

来源:互联网分类:百科发布时间:2025-03-24 10:45:47

天时地利人和出自哪里。出自《荀子·王霸篇》。天时、地利、人和引用自《荀子·王霸篇》:“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译文:农夫质朴而尽力地耕作,不要太疲于奔命,那么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

1、天时地利人和出自哪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意思是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天时地利人和的出处,天时地利人和意思 -第1张

2、天时地利人和出自哪里?释疑: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示例: 咸渊想了一会,道:‘行兵须。

天时地利人和的出处,天时地利人和意思 -第2张

3、天时地利人和是古语还是谚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释义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例句 红队在主场与黄队进行足球赛,占了。

天时地利人和的出处,天时地利人和意思 -第3张

4、天时、地利、人和的出处。天时、地利、人和:出自《苟子·王霸篇》“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孟子也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但在其后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文本解读: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

1、天时、地利、人和的出处。天时、地利、人和:出自《苟子·王霸篇》“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孟子也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但在其后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节选如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

3、天时地利人和指的是什么意思啊?出处:《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写的一篇文章。作战中,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成功之路中,天时地利人和为三要素,它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时是成功之路的伯乐、机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先秦时期的《孟子》,其中“天时”的意思是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地利”的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的意思是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