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8百科网 > 知识 > 割袍割须弃袍,割须弃袍主要内容100

割袍割须弃袍,割须弃袍主要内容100

来源:互联网分类:知识发布时间:2025-03-08 09:23:53

三国演义中割须弃袍成语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gē xū qì pào]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

割袍割须弃袍,割须弃袍主要内容100

1、割须弃袍的出处是什么?割须弃袍的意思是什么?割须弃袍,拼音是gē xū qì páo,意思是形容战败落魄狼狈的样子。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

2、割须弃袍的成语解释。【释义】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战败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丢盔弃甲 【同韵词】惟妙惟肖、整本大套、音容笑貌、拨乱诛暴、黄风雾罩、铢施两较、匹马单枪、壶浆塞道。

3、“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的故事。“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的故事:曹操征韩遂,马超的时候,战败后逃跑,马超大喊“穿红色袍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后,把袍子脱掉扔了,马超又大喊“留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拿起刀把胡子割掉了,用战旗裹住面庞而逃。

4、割须弃袍是什么意思?割须弃袍成语造句和典故。百科解释如下: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5、割须弃袍什么意思?词目割须弃袍发音gē xū qì pào释义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近义词丢盔弃甲引用《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

割袍割须弃袍,割须弃袍主要内容100

1、割须弃袍的含义。割须弃袍,汉语成语,拼音是gē xū qì páo,意思是形容战败落魄狼狈的样子。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

割袍割须弃袍,割须弃袍主要内容100-第1张

2、割须弃袍是什么。割须弃袍是一个成语,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意为放弃旧有的身份和权力,以示清白、忠诚和无私。这个成语一般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临道德抉择时,选择摒弃私利、保持清白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对正直和高尚品质的追求。历史典故与。

割袍割须弃袍,割须弃袍主要内容100-第2张

3、割须弃袍的意思是什么。割须弃袍的意思是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割须弃袍造句:凉州兵势力虽然大大不如曹军,但是凉州骑兵勇猛善战,马超神勇无双,仅许褚勉强能与之匹敌,韩遂亦非庸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之相不下?当时。

割袍割须弃袍,割须弃袍主要内容100-第3张

4、割须弃袍是哪次战役。割须弃袍,是西凉马超与曹操战于潼关之役之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话说马超为报父仇起兵杀至长安,长安守将钟繇兵败退守潼关,飞报曹操。却说曹洪、徐晃到潼关,替钟繇坚守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