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均田制是什么?~~!急用!均田制是由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演变而来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
均田制内容,均田制的影响
1、均田制的内容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需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
2、均田制的内容 均田制是什么。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3、均田制的内容。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
4、均田制是什么意思。均田制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将荒地分配给农民,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这种制度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块适宜的田地,并利用土地的收益维持生计。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 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
5、均田制是没收土地的超额占田吗?唐朝均田制包括的内容大致如下: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和丁男(成年男子)每人受田100亩,其中包括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老男(60岁以上)、笃疾和废疾受口分田40亩,寡妻妾受口分田30亩;如果没有丁男,以老男、笃疾(。
均田制内容,均田制的影响
1、古代均田制的概念和意义。均田制是北魏至唐几代政府在不触动原有私有的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历代对均田制的评价都是相当正面,但实际实行中始终是容纳了土地私有,并未主观上强行征用当时地主等私有。
2、均田制的内容作用和影响是什么。在实行均田制之前,北魏政权曾实行过计口授田的办法,均田制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但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还肯定了豪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合法性。奴婢、耕牛可以授田的规定,又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影。
3、北魏孝文帝土地政策是什么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
4、请教关于均田制的问题。北魏中期到唐前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从北魏太和九年(485)政府颁布均田令开始实施,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废弛,前后约三百年。均田制的内容 北魏颁布的均田令由其前期在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制度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