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在哪个朝代终止。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土地国有被破坏,所以慢慢的均田制在唐代中后期被废除
1、均田制在哪个朝代终止。均田制在唐朝终止。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
2、均田制的瓦解。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两税法颁布,均田制瓦解。
3、均田制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均田制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呢?作为一种土地制度,均田制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实施,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逐渐瓦解。已经实行了数百年。它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但被隋唐两代所继承。但是,北魏、隋朝和唐朝的均田制存在着很大。
4、北魏均田制什么时候因为什么瓦解?北魏均田制自唐中叶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土地国有被破坏所以濒临瓦解。直至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5、唐朝均田制的发展与瓦解。直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基本统一全国,局势稳定后,才重新颁布均田令。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唐玄宗先后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和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对原均田令作了两次补充和修订。唐朝均田制包括的内容大致如下:。
1、唐朝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为了解决封建国家的财政危机,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 780 年),改行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从而宣告了均田制的最终瓦解。至此,自北魏孝文帝创建均田制以来,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至隋、唐,共约三个世纪之久的均田。
2、什么制度是唐朝社会经济制度的支柱。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所以至唐德宗年间均田制被彻底瓦解。均田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当时繁杂的田产纠纷问题,并且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
3、唐朝中期,均田制被破坏。请问,其原因是什么?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北魏开始推行,到唐朝中期瓦解,它的实行对封建经济的恢复和繁荣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瓦解也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然而《中国古代史》(高中选修本)对均田制仅作简单的交代,特别是。
4、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齐国有“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秦,土地私有制 后世基本延续秦的土地政策。曹魏采取过屯田制;北魏采取均田制,后世基本采用。唐朝中期,均田制瓦解,所以相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