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文言文朗读。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说明: 这个寓言故事中,以和氏喻法术之士,以玉璞喻法术,以玉人喻群臣士民,以刖足喻法术之士的不幸遭遇,从中可知韩非的原意是以和氏的遭。
1、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重点学习第三次献璧的内容,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的含义,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说说和氏璧的故事。 有感情的朗读。
2、和氏璧文言文翻译是什么?全文翻译:楚回有一个叫下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下和捧着璞玉去奉献给楚厉土,历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下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
3、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矣哭之悲也?这几句的译文为:楚文王听说后,派人询问他痛哭的缘故,对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这几句出自《韩非子·和氏第十三》,讲的就是和氏璧的由来。《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是以“和氏”为。
4、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和氏献璧》教案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重点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
5、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与答案。D。选文第二段叙述的是愚公决心移山,但其妻对他移山的行动表示反对。 1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何作用? (二)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
1、<和氏献璧>卞和认为造成他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2、和氏献璧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首先这篇文言文主要是韩非子借由和氏璧的遭遇来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主君的重用而写。从不同角度出发:从献宝者来说:这个故事说明献宝者即怀才不遇之人应时刻做好为自己的才能牺牲的准备;也说明理应尊重并坚持真理,
3、中国寓言故事大全。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有一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
4、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高中。和氏献璧10重欲亡身108。悲心更微109。治国犹如栽树110。起之为将11秦始皇帝游会稽1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1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11先天下之忧而忧11贾生年少为博士1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11楚伐绞118。齐人见。